<th id="9hcoy"><pre id="9hcoy"></pre></th>

    1. <rp id="9hcoy"><object id="9hcoy"></object></rp>
      評測 | 專訪 | 資訊

      閱讀的力量 ——寶寶地帶專訪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

      1477362201513778.jpg

      對于寫作者來說,無論哪種風格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作者本人特有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情趣。而對于保冬妮而言,用筆下一本本極具東方古典文化底蘊、充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圖畫書,讓自己國家的孩子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是自己作為兒童文學作者一直以來的目標與追求。

      111.jpg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

      人物簡介

      保冬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兒童文學作家,心理咨詢師、資深編審,已在海內外出版200余部、500萬余字作品,著作曾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國家優秀少兒圖書獎、冰心文學新作獎、冰心圖書獎等獎項,作品多次獲得新聞出版社百部優秀青少年讀物、全國幼兒園指定閱讀作品等推薦,三個一百原創優秀圖書、兩岸最美的書等獎項,作品具有中國文化的特殊美感和哲學內涵,被輸出亞歐多國,圖畫書作品備受好評。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繪本的發展現狀?

      閱讀對于成人來說是一種私人化的精神生活;對于孩子來說,是積蓄內心力量、邁入精神追求的一道門檻。閱讀所顯現的力量,還不僅僅在于知識的補充和教養的給與,更是心性變得美好、具有高雅的審美能力、向內尋找生命意義的一種重要方式。繪本閱讀如今已經成為10歲以下兒童閱讀的普遍首選,隨著繪本進入幼兒園和小學課堂,原創中國繪本以它東方獨特的智慧和魅力,成為老師和家長青睞的閱讀文本。那么,中國繪本是如何在引進圖畫書的沖擊下,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語言優勢的?每個繪本作家和畫家都用自己獨有的理解和追求在創作中寫出答案。


      是什么促使您堅持本土故事的圖畫書創作?

      我創作繪本已有10年,在10年中,有一個目標從沒有改變,那就是用民族的審美視角,為孩子們建構豐富的精神世界。

      在我為孩子們所做的《水墨寶寶視覺啟蒙繪本》《水墨漢字繪本》里,水墨淋漓的東方暈染技法構成了視覺最突出的特征。毛筆流動的墨跡、圖畫書內容極具東方意識,成為東西方讀者最喜愛的特質。這兩本繪本都不是文學繪本,一個是早期閱讀的視覺繪本,一個是幼兒、少年期的工具類繪本,但是這兩部作品受到孩子們的認同和喜愛,甚至超出了創作時的預期。

      22.jpg

      保冬妮作品《水墨漢字繪本》書封

      “水墨寶寶視覺啟蒙繪本”《點點》《變變》《染染》《涂涂》,是一套運用中國畫技法,為0歲寶寶創作的出生后看的視覺繪本。它操作性強、簡便、易行,功能上為嬰兒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刺激,幫助嬰兒獲得大腦神經元突觸的鏈接、促進大腦良好發育。它的理論根據是西方心理學新生兒視覺圖表,但是掛圖缺少語言的輔助和內在的聯系、節奏,爸爸媽媽無法講掛圖,且掛圖多為印刷圖案,缺少藝術感染力,而繪本的特點就在于圖文互動;媽媽和寶寶一起,不僅通過看圖刺激了寶寶大腦發育,而且媽媽閱讀的聲音帶動寶寶的聽覺好奇,刺激聽覺發育;媽媽的手根據繪本文中的小提示帶著寶寶的小手去觸摸繪畫的圖形,帶動寶寶觸覺的感受,一書多用的體驗,非常生動有趣。這套書引入到幼兒園,不僅成為水墨課獨特的摹本,還成為繪本課上,孩子們理解色彩、感受空間、拓展從局部認識整體的優秀教材。通過中國水墨無意無形、有意有形的點、線、面、圖和水墨肌理展示,拓展孩子的思考力、觀察力、分析力、表達力、組織能力和創新力。

      2.jpg

      一位媽媽讀者陪孩子閱讀《點點》


      水墨意蘊,自由而率性,從心升而墨縱橫?!端珴h字繪本》帶著孩子們從漢字的源頭——甲骨文出發,一路去了解漢字的意義。這樣的繪本文化旅行是從水墨畫開始的,中國書畫同源,為孩子們了解象形的漢字,提供了豐富的優美畫卷。一幅畫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就是一個故事,表達了中國人的一種價值觀。華人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都在漢字里。漢字是華語民族的基因,隱藏著對事物的摩畫、概括和期盼。漢字從形態到內涵,不僅僅是獨特的文化符號,更是一種形象生動、有社會文化背景、生命意識、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端珴h字》繪本帶孩子走進遠古漢字的寶庫,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領悟漢字的神妙話語?!端珴h字》不是教孩子認字,而是讓孩子明白如何去感悟母語文化里最輕盈飄逸的美好與深沉厚重的思考。很多外國朋友喜歡這套書,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認識漢文化、了解華人的入門繪本。

      da7a226f8b8c7720665024e40dd16c4f_.jpg

      保冬妮作品《水墨漢字》內頁

      漢字是華人內在的文化基因,如果不是借由繪本,可能沒有孩子真正了解華人的世界觀早已在漢字上刻下了印痕。這套書在北京五中大廠分校小學部、北京鼎石國際學校小學部所做的繪本課上,孩子們和作家一起玩水墨、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當40分鐘的一堂繪本課上完時,沒有同學想下課,都覺得意猶未盡。

      水墨繪本就是想給中國孩子獨有的眼光,在老師的帶動下讓孩子熟習自己的文化、愛上自己的文化,從而繼承、創造、豐富本民族的燦爛文化。

      閱讀,對于兒童來說應該多元化,在博覽世界的同時,從故鄉出發是需要的。既能遠行他鄉,又能牢記回家之路,是教育的根本,也是育人的上策,更是讀書寫作的佳境。

      在我的《北京記憶—小時候》系列圖畫書中,我把童年的記憶全部寫在了圖畫書里?!八核?,你先出那犄角后出頭啊哎,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骨頭燒羊肉啊……”悠揚的曲調似乎與灰色的胡同一起,歌聲從記憶深處飄來。水牛兒是北京人對蝸牛的昵稱,故事講述了雨天里,一個沒有私家車、住在老四合院里的小女孩與媽媽一起回家走在胡同里的所思所想。透過慢與快的生活的比較,揭示了慢生活的哲學深意。

      《水牛兒》這首兒歌在開頭結尾處兩次出現,這個意象代表著懷舊的情思,叫人感受一種深深的胡同文化、一種悵然的懷舊情緒。走進這本圖畫書翻開了充滿濃郁北京風味的恬淡而悠緩的詩意畫卷。

      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

      11.jpg

      保冬妮作品《鐵門胡同》書封

      《鐵門胡同》通過主人公小英子的視角,把胡同里左鄰右舍的故事帶進了人生。四季的流變,時間的更迭,那一片片沉靜的四合院,紀錄著風情醇厚、耐人尋味的市井百態。

      圖畫書前后和內文多次出現老槐樹,這是時間的意象,遠去與找尋的記號。一個胡同的變遷,一個世紀的一瞬間。我們看到的是淳厚、博大、穩健和真誠,這些揮之不去的舊時童年,其實正映現著今天與未來。愿我們在變與不變中追憶過去,樂觀泰然地走向未來。很多讀者都說這本圖畫書有《城南舊事》的味道,其實這是我媽媽童年生活的寫實記錄。我媽媽1926年出生在北平,創作這本圖畫書時,畫家六次去鐵門胡同寫生,我拉著已經80多歲的老媽媽重回南城老胡同,去看望那棵唯一沒有改變的老槐樹。

      姥姥陪伴我的那些歲月,漸行漸遠,像某個夏日的晚云,已經成了記憶中的一副古老風情畫;依稀,在畫中可以嗅到了兒時《跟著姥姥去遛彎》的味道。味道永遠是與親情和童年記憶聯系在一起的?!陡牙讶ュ迯潯愤@個故事講述了北京上個世紀40年代的市井生活,從胖妞在姥姥家吃頭伏餃子講起到吃二伏面結束,再到三伏的烙餅夾雞蛋的等待(后環襯),不僅跟著姥姥把北京風味小吃品嘗了一遍;而且,那濃濃的家庭親情、鄰里友情已經化成溫潤的雨露,滋潤進孩子的心田。我喜歡在圖畫書里再現熱鬧而不失傳統風味的北京兒童的夏天生活,但愿那醇厚的京味留在了你的心里。

      喜歡《小金魚兒》的人,一定也喜歡北京的胡同兒。因為,小金魚兒的叫賣聲和胡同是連在一起的。如果,你上個世紀住過北京的胡同,那夏天午后,老有悠長的叫賣聲從窗戶里鉆進來:“賣小金魚兒嘍——”特別好聽。故事就從叫賣的吆喝聲開始,講述了小男孩小喜子喜歡金魚,但是媽媽不給買,他只好夢游與金魚一起游到魚宮里,不僅了解了金魚是怎么變的這個科學知識,還和繡球金魚建立了友誼。故事結尾小喜子剛想進入魚缸,就被手拿掃帚的媽媽嚇跑了。

      487837a473720a20e780c4d343c7a6fb_.jpg

      保冬妮作品《小金魚兒》書封

      這是北京小朋友六七十年代的童年生活,當你走進書里靜靜地與小金魚一起慢慢游動在透明的液體中,清澈而單純的舒展里忽然會找回一種久違的放松,感受童年時期的快樂。

      我喜歡用文字去講述內心的記憶,《冰糖葫蘆,誰買》《牡丹小仙人》《咕嚕嚕,涮鍋子》《吃餃子嘍》《滑冰車嘍》《蛐蛐叫了》《布娃娃來了》都是我童年的北京記憶,它們的故事因有了半個世紀的發酵而顯得有些醇意,喜歡讀的人,會有些微醺的感覺吧?那是時間這壺酒,叫你不經意間喝到了的緣故吧。

      最近有哪些新的創作計劃?

      中國有太多寫不完的美景,我的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小青花》《小魚的春天》《舞鶴》都是我歷年的行蹤里挑選出的最美風景。這樣的風景里一定有人、有故事,有感動、有思索?!缎∏嗷ā防L畫風格細膩、唯美、精湛;故事優雅地講述了找尋鮮活生命的人生追求。故事背景放在具有中國象征的古鎮景德鎮,故事通過一只青花瓷貓的重生,把陶瓷的制作過程在圖畫書中全部呈現。而這一過程,正是我帶畫家和圖畫書設計師一起去寫生采訪,每一步都經過了實地考察,考證原型。而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絲絲縷縷滲透在文本中。相信不同的讀者,會有各自的體會吧。

      《小魚的春天》畫風寫意疏朗。故事平實地講述了一個居住在京城的小女生回老家過清明節的記事。透過孩子的眼睛,將一場春雨帶來的盎然春景,展現在圖畫書中。以婺源的徽派建筑為背景,以燦爛的油菜花田為底色,全本作品鮮艷奪目,春感十足,無疑是最美中國的寫真與再現。兩種境遇孩子的相遇,勾畫出了城市與鄉村的差異,也勾畫出了人性人情的美好與溫度。

      《舞鶴》清雅脫俗。這是一部描寫聾啞女孩與鶴的故事。全書以工筆的細膩畫風,呈現出中國的最大濕地鄱陽湖的美景。成群的野鶴和潔白的羽毛構成畫面的主體,女孩與鶴的邂逅無疑給圖畫書抹上了一筆濃濃的顏色。世間情暖、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大愛,在舞鶴的蹁躚舞蹈中,揮灑得淋漓盡致。本書的人文情懷不僅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更在于對聾啞兒童傾注了贊美與關懷。

      78a9c697f1450510800f2c15f553e4e2_.jpg

      保冬妮作品《舞鶴》書封

      這一系列在2017年會推出新疆卷和內蒙卷,《瑪依拉的鷹》《小郵遞員的一天》《冬季牧歌》《老人湖》《巴圖和小馬》等等,第一次用圖畫書形式把少數民族的生活呈現在孩子眼前。我自己就是少數民族的一員,我期待用我的筆為少數民族的孩子們寫下他們今天和昨天的故事。

      《新疆是個好地方系列圖畫書》,我用10冊的篇幅寫下了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孩子們今天的故事和過去的傳說:《娜娃爾的花園》《玫瑰園》《蘇麥萊克》《12木卡姆》《香妃》《巴音布魯克的孩子》《我有長辮子啦》,這些優美奇幻的異域故事,開拓了中國圖畫書的新篇章,讓漢族小朋友與少數民族的小朋友更加相互了解、建立友情,也讓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在新一代孩子們的心中。

      孩子們是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在中國風&心靈的節日系列圖畫書里,將節日文化作為背景,以深沉的人文關懷作為主線,在孩子們的心里構建起精神的大廈,10冊書由外而內地一次次感受,融合成了一段段記憶;從舌尖到心靈,把古老的農耕社會里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變成了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

      6641b0f65084acac3d3e2b6a7a8d81f8_.jpg

      保冬妮作品《新疆是個好地方》系列書封

      《年味兒》呈現了春節前夕中國人的喜悅和文化的表達。年的味道不僅是食物的香味,也有鞭炮、禮花的味道、鮮花盛開的味道、寫春聯做新衣服的味道,圖畫書用彩墨淋漓的描繪,讓讀者看到各地的中國人過年準備的心氣兒和歡樂。故事采用春節前孩子們跟著各家各戶的大人們準備過年買菜、做饅頭、捕魚、貼春聯、試新衣、做年糕、炸馓子、放鞭炮、買花、買燈籠等情節, 把天南地北的風情融入一爐。顯示出了豐富、喜慶、熱鬧的民間習俗,體現了人們為迎接新春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這本圖畫書用中國水墨作為媒材,為這套書的開篇,設置了最佳的審美高度。《元宵燈》的故事耐人尋味,上元節是看燈會的時節,那是全家一起盡享燦爛的時刻。在公園門口賣氣球的農民工帶著兒子,等待逛燈會的孩子來買氣球。望著人頭攢動的公園里明亮的燈節燈籠,爸爸、媽媽和孩子,三人不同的內心活動,構成了這本書最有張力的情感表達。

      冬天我時常路過北京公園門口,那些賣氣球的父親和孩子,離元宵節的燈籠是那么近,紅燈和宮墻映照著他們的臉,但他們徘徊在公園之外。新移民走進城市,但不一定能融入城市,愿每個新移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火熱的胸懷。新移民是改革開放后大中城市特有的現象,打工子弟是令人關注的話題,每一次去學校講這個故事,總有孩子熱淚盈眶,也許就是這本書點亮了他們的心靈之火。

      《奶奶的青團》講述了清明是中國人祭祖踏春的日子。這一天,我和奶奶一起采艾草,做青團,江南的雨、江南的建筑、江南的風情,構成了江南清明節特有的味道。農耕中國的節日習俗給予一個民族心靈的慰籍遠遠大于節日本身,快樂中總有緬懷和思念,這或許是多情的中國的人對于人際關系最美好的寄托,也是對逝去的親友的最好紀念。青團是一種鄉愁,也是童年美好的象征與懷念。

      6d77775bf23a983f29255b22d2505f0d_.jpg

      保冬妮作品《奶奶的青團》系列書封

      《我愛六一》看似是兒童節的故事,但是故事更深的表達是有關人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男孩六一節收到的禮物開始講起,敘述了書中男孩與名叫六一的狗狗之間的動人故事。狗狗六一的走失,何嘗不是孩子童年遠去的投射,在這樣的作品中,深情、友誼與憂傷攪拌成一杯醉人的米酒,叫小讀者和大讀者去品嘗人生的意味和人與動物之間最真摯的情感。

      六一是每一個中國兒童心中最幸福的一天。它帶著童和純凈,留在生命中最美麗的童年?;蛟S它沒有更多文化的內涵,但是它的出現,本身就昭示了尊重生命、尊重兒童的人文主義光芒從沒有因為政治的原因而減弱生命的光芒。


      對中國原創圖畫書有哪些暢想和期待?

      中國原創圖畫書正在迎來它的新生命和新高潮,它的豐富性和接納性遠比引進圖畫書更容易走進課堂、走進孩子。讓我們用字、用圖畫告訴自己的孩子,我們生活的土地是這樣的、我們的父母和孩子是這樣的,我們有不同于異域的美,也有奇幻飛翔的故事、善良智慧的人文追求、氣韻浩蕩的審美表達。這是我理解的原創兒童文學和原創圖畫書的內涵,也是我為孩子創作圖畫書的出發點。